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

  • 商品介紹
  • 專輯曲目
  • 商品注意事項
樂團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指揮 布魯諾.瓦爾特 錄音時間 1958(ADD) 首 先解釋一下何謂“報紙版”,“報紙版”就是指唱片的封套設計借用報紙排印方式,並且看起來顏色有些泛黃發舊,猶如六、七十年代許多人家糊牆用的老報紙,故 後人形象的稱其為“報紙版”。可不是許多初入古典之門的愛好者感覺印象中的那種近似超廉價環保包裝的版本。瓦爾特與他一手籌建的樂團一起為CBS公司錄下 了一系列極其珍貴的身歷聲唱片,這一《田園》版本就是其中的第7張。後來CBS被SONY收購,以“Great Performances”的名義整理出當時的母帶,並再版CD。 音樂名城維也納,曾經是歐洲音樂之都,許多有成就的音樂家在這裏居住活動 過,他們生活過的故居和活動過的場所如今還保持得很好,維也納市政管理部門把這些地方開闢成供遊人參觀的紀念館。貝多芬1792年從波恩來到維也納,在這 裏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幾乎都在這裏寫成。貝多芬在維也納多次搬家,所以在維也納可以供人參觀的貝多芬故居有四五處之多, 他的墓葬也在維也納。在值得紀念的貝多芬生活遺跡中,有一處是著名的“貝多芬小路”,這條小道之所以著名,不僅是因為貝多芬常在這裏散步,他的第六交響曲 就是在這裏產生靈感並構思的。“貝多芬小路”位於維也納郊外的海利根斯塔特,這個地名對於貝多芬來說非同尋常,1802年他住在這裏時寫下了“海利根遺 囑”,當時他幾乎自殺。1808年貝多芬再次在這裏賃屋隱居,寫下了他的第六交響曲。   貝多芬寫第六交響曲時正處在他的一個創作高峰 期,幾部大作品同時構思齊頭並進,而這些作品的創作過程是很艱辛的。貝多芬有室外創作的習慣,他隨身帶著筆記本和鉛筆,記下心頭湧現的樂思。這樣的筆記樂 譜他留下了2500頁之多,使研究貝多芬的人們可以清楚地看見他的創作過程。   第六交響曲是貝多芬交響樂中唯一的標題音樂。所謂標題音 樂是指音樂具有故事 、情節 ,表現文學概念或繪畫場面。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被認為是標題音樂的典範。貝多芬對這部交響樂加的標題是“田園生活的回憶”,他在總譜的扉頁上特別注 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現,而不是音畫”。貝多芬怕人們誤解他的音樂,更明確地說 “《田園》交響曲不是繪畫,而是表達鄉間的樂趣在人心裏所引起的感受”,他強調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田園》交響曲共分 五個樂章,每個樂章各有一個小標題。第一樂章是“初到鄉村時的愉快感受”。音樂在平靜安寧的氣氛中進行,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反復交替,作者並不在主題上加 以他善長的發揮手法,只是樸實地重複,形成恬靜清新的自然美景,音樂自然流動,沒有強烈的力度變化,表現出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寧。     第二樂章小標題是“在溪邊”。音樂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緩平靜,偶有熏風微拂,水面上蕩起輕微的漣漪,扭動了水面上倒映的白雲樹影。遠處的樹林好像在做著深 呼吸,音樂的律動微微開合,暗示著一種生命的韻律涵養在博大廖廓的大自然裏。一組木管樂器摹仿的鳥鳴打破了寧靜,音樂更加富於詩意。    據《貝多芬傳》的作者辛德勒記載,他曾經陪伴貝多芬在海利根斯塔特一條山谷旁的小溪邊漫步,途中,貝多芬踏上一片草地,背靠一棵樹說 “我就是在這兒創作了《小溪邊》,黃鸝、鵪鶉、夜鶯和杜鵑,都鳴叫著,我把它寫進樂曲裏了。”    《田園》交響曲的第三、四、五樂章不停頓連續演奏。第三樂章是“鄉民歡樂的集會”。音樂取材於民間旋律,描寫鄉間村民興高采烈的舞蹈場面,活躍而喧鬧, 質樸而粗獷,像一幅色彩鮮明線條粗豪的民間風俗畫。當歡樂的場面達到頂點的時候,音樂出現了一些不安並很快變成遠處的雷聲,歡樂的集會被打斷,音樂進入第 四樂章“暴風雨”。狂風呼嘯,裹挾著雷電排山倒海般襲來,轉瞬間便籠罩了一切。整個樂隊都在急速飛旋,弦樂刮起一陣陣旋風,倍大提琴發出沉重的怒號,短笛 淒厲的尖嘯像是狂風的呼哨,銅管和定音鼓的霹靂令大地震顫,包含樂隊全部音域的半音下滑好像風暴在橫掃一切,想把世界帶進地獄一般。但是,“卷地風來忽吹 散”,暴風雨很快就過去了,代替它的是田園牧歌,音樂進入第五樂章“暴風雨後的愉快和感 緒”。雨後複斜陽,大地恢復平靜,草地發出清新的馨香,牧歌傳達著對大自然的感激心情,這種喜悅、安寧、欣慰的情緒一直貫穿這個樂章,整部交響樂在這樣的 氣氛中結束。   從18世紀到19世紀,以維瓦爾第的《四季》為開端,出現了千百首描繪自然或是表現人與自然融合的音樂,其中最為優秀的 當屬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貝多芬一直到晚年都保持著每天外出散步的習慣,但卻再也沒有寫過《田園交響曲》這樣描繪 的標題音樂。他晚年的漫步越走越遠,幾乎成為行軍,有一次沿著河谷走出太遠,竟迷路回不了家,天黑以後在一個小鎮上東張西望,不知自己身處何方。又累又餓 的貝多芬在一家窗戶外向裏張望,竟被人當做流浪漢抓住,這是他晚年的一段軼話了。 指揮家介紹 布魯諾•瓦爾特(Bruno Walter,1876-1962) 英 國著名指揮家阿德里安•布林特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布魯諾•瓦爾特是我們這個時代中最偉大的指揮家,他是一位極其真誠而質樸的大藝術家,在人們的心目中,他的影響是十分富有魅力的,因為他一生所追求的最 高目的就是獻身於音樂”。在20世紀早期的指揮藝術當中,布魯諾•瓦爾特是最著名的五大指揮家之一,他為人的坦誠,技藝的精湛以及藝術趣味的高尚,都給人 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以上英國指揮家布林特對他所作出的既客觀又熱情的,且又十分恰如其分的評價。 瓦爾特出生在柏 林,早年曾在柏林的施特恩音樂學院中學習鋼琴和指揮,最初瓦爾特曾希望自己成為大鋼琴演奏家,但在一次聽了當時的大指揮家漢斯•馮•彪羅指揮的一場音樂會 後,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與啟發,終於決心成為指揮家。瓦爾特最早開始正式指揮是在他18歲時,後來,他有幸結識了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和指揮家古斯塔夫•馬勒, 並從1894年到1907年一直跟隨著馬勒充當著他的助手和副指揮。這期間他無論是從對音樂的理解上還是對指揮技藝的掌握上,都深受馬勒的影響和教益,難 怪他以後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馬勒作品解釋者。他於1938年移居到法國,然後在第二年到了美國,並很快加入了美國籍。在美國,年過六旬的瓦爾特重新開闢了 一條嶄新的藝術道路。在瓦爾特步入晚年時,也就是在他逝世的前四年,他移居到了美國的加利福尼亞,並在那裏招集了大量的優秀演奏家,組成了後來富有盛名的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他與這個樂團一起灌制了大量的優秀唱片,今天人們所聽到的許多珍品都是他指揮這些樂團錄製的。 瓦爾特不僅在指揮藝術上是 一位天才的大師,在對待指揮界中新人的培養和扶植上,他也是一位道德高尚和受人尊敬的師長,早在本世紀20年代他擔任慕尼克歌劇院的常任指揮時,就慧眼識 才地發現了後來的另一位指揮大師卡爾•伯姆,當時的伯姆只是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但瓦爾特卻看中了伯姆與眾不同的傑出才華因此他便邀請伯姆擔任了慕尼克 歌劇院的第四任常任指揮,伯姆從1921年到1926年一直在慕尼克歌劇院工作,在這期間他在指揮技藝方面曾深深的受益於瓦爾特,所以單從這一點來看,瓦 爾特可以說是發現和培養伯姆的好伯樂。 在20世紀早期的指揮大師中,瓦爾特是一位出名的溫和派指揮家,他的演奏的許多作品在今天看來還是別 人無法超越的典範,例如他在對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演釋上,就可以說是一種到達藝術頂點的經典演釋,瓦爾特在指揮這部作品時,以其自身所特有的典雅的抒 情風格和極為適度的全面控制能力,將這部作品中那自然清新的音樂 ,細緻而乾淨流暢的表現了出來,他那精美的藝術再創造,使人們從中深刻地感覺到了作曲家內心豐富而純樸的感情的流露,並通過音樂領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 和恬靜的氣息。特別是在這張唱片裏,82歲的瓦爾特居然鮮活、機智,尤其是他的慢板,精妙得猶如穿梭在光影之中的蝴蝶。
01.I - Allegro ma non troppo" 02.II - Andante molto moto" 03.III - Allegro; IV - Allegro; V - Allegretto" Total time 40:51

山海山販售商品為版權商品,恕不提供拆封試聽及非瑕疵的個人因素退貨,購買前請至購物需知詳閱注意事項
■ 商品拆封過程煩請錄影,並於您收到商品一週內,詳細檢查商品。
■ CD / 唱片運送過程無法避免碰撞,黑膠封面邊角可能會有小摺痕,若您對外觀較要求,請直接至實體店面挑選,
我們不接受因外觀不滿意等非播放上瑕疵的退換貨,敬請見諒。
■ 若您收到的商品有瑕疵或損壞,請勿拆封並且保持商品完整包裝,若屬個人主觀範圍,恕不提供退換。
■ 預定預購商品若遇國外發行日期延後,本店恕不接受取消及要求退款。
■<出清商品>因發行年代久遠,外觀包裝皆不完美,非光碟瑕疵接不予退換貨。
■ 訂單成立後如有需變更請在24小時內告知,逾期則不受理。
■ 尚未發行之商品,發行日不等於到貨日,預計發行後約2周左右到貨。
■ 彩膠產品圖僅供參考,實際需依實體商品為主。
■ 收到包裹外紙箱如有損毀情形,請於上班時間且24小時內回報,逾時則不受理。

相關專輯

同藝人系列